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精选6篇)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精选6篇)
时间:2024-01-05 12:57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 篇一:

  亲爱的队员们:

  今天是10月16日,是第xx个“世界粮食日”,本周是我国第xx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民以食为天”,今天,就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谈谈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我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60公斤,目前耕地面积以每年30万亩的速度递减,并且递减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还是一个缺粮国家。

  队员们,我们都知道,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从学语时起我们就依稀懂得“锄禾”这首诗,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爷爷还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号召,他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队员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观念,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珍惜粮食,适量用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吃多少盛多少。

  

  不偏食,不挑食。外出就餐时,按量点餐,吃不完打包带走。

  

  看到浪费的现象要勇敢地劝阻。

  

  做节约义务宣传员,向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亲爱的队员们,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勤俭节约,细水长流。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境界。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积极行动起来,以勤养志,以俭修德。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校园的新风尚!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 篇二: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

  今天是xx号,一天前是10月16日。1981年的这一天被定为“世界粮食日”。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宣传日呢?

  我们从小就背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父母和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节约粮食,可是我们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节约”一词在不少人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为了唤起大家爱惜粮食,珍惜粮食的意识,每年的10月16日就成为了“世界粮食日”。

  在旧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政府逐步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其中,袁隆平爷爷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天下粮仓”耗尽了一生的心血。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无数人通过各种渠道缅怀袁隆平爷爷。你想过吗,怎样做才是最好要的缅怀?

  今天,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但在一些遥远、偏僻的山区,仍然有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他们吃着野菜,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吃肉了。当我们坐在餐桌前享受美食时,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却啃着窝窝头,可我们还挑食、浪费。同学们,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忘本,不能丢掉我们自己的根呀。

  “民以食为天”,请大家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用干净的餐盘纪念农民的辛劳,用节约的习惯告慰先贤,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我的演讲到处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 篇三:

  古代教育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是多么重要!建国xx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我想说的是:很有必要!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万元。你还能说我们没必要节约一粒米吗?

  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同学们深思。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全国的头等大事,在我们的国徽上,就是由两支颗粒饱满的麦穗构成的!“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最大的安全,前人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同学们,不要以为我们能够吃饱饭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饥挨饿了。其实,我国就尚有20万贫困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这个地球上,每天还有8亿多人在挨饿,5亿儿童食品不足,智力体力得不到充分发育,每年饿死的人至少有20万!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 篇四: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今天我们提前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一起来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

  节约粮食从身边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现在做起

  珍惜每一餐饭

  节约每一粒粮

  一起来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

  保持对粮食的敬畏之心

  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

  一起来做爱粮节粮的推动者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让“舌尖”的节俭成为“心间”的美德

  推动勤俭节约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 篇五:

  大家早上好,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节约从粮食开始》。

  大家都会熟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过,我们所吃的饭菜经过了多少辛苦的劳动,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没饭吃、吃不饱饭的事已成了遥远的故事,那是爷爷和父亲的故事了。对我们而言,吃饭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然而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却也增加了。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就更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你可知道,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们要爱惜粮食,把节约粮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同学的良好品德。让饭桌上、地面上、垃圾桶里不再有剩余饭菜的影子,看不到它们悲伤的身影,哭泣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建筑者,你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人们把你们比作雏鹰,是希望你们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飞翔,建设美好的家园,千万不能让“浪费”压住你们稚嫩的羽翼,不能让“奢侈”迷住你们奋斗的方向。

  同学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小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国旗下讲话 篇六:

  民为国本,粮为民本。粮食安全关乎世界每一个人,但这些关于粮食数据触目惊心:每年全世界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3。8%,价值4000亿美元。去年全世界有6。8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会再增加1。32亿人,当你挑剔甚至丢弃饭菜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饥肠辘辘的人正为一顿饭而辛苦奔波?当你看到食堂里装满剩饭的泔水桶,你是否知道“饥荒仍是当今地球人的第一号杀手”这样一个事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势在必行。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60193。5万吨,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但粮食问题仍然是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下面来说说一粒粮食的非凡经历。首先,农民在播种前要经过除草、犁耕、施肥、选种等过程。播种后,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大量的除草、杀虫、施肥等过程,农民们在烈日下挥洒着汗水,照料谷物长叶开花,直到谷物饱满而金黄。农民们要顶着烈日收割、脱粒、晒干,半年后才能收进粮仓。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后变成了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怎能忍心浪费粮食呢?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自觉养成勤俭、理性、健康、安全的消费方式。就让我们一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浪费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Copyright © 2003 www.we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范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6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