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战“疫”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精选3篇)

同上一堂战“疫”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3-04-28 13:09

  同上一堂战“疫”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一:

  始于疫情,情系武汉,从疫情爆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就被武汉的“一举一动”所牵动。在关注疫情消息的同时,我们也常常看到在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的无私大爱与坚持奋斗,在感叹敬佩与赞美声中,我们还看到了疫情下的人间百态。

  有些百姓因此次疫情的突然来临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冲击,疫情下的人间百态是艰难且艰辛的,但能被压倒的是疫情,压不倒的是我们14亿国人团结的心,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却从全国到武汉,疫情虽寒冷,但人间有真爱。

  面对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阻击战是不二选择。中国对此采取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集中领导、积极应对、组织动员、贯彻执行,为世界防御赢得时间,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疫情需要财力物力,疫情需要人力,疫情需要医疗设施,疫情防控需要专业医疗队伍,疫情防控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疫情我们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栉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同上一堂战“疫”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二: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为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3月9日14:30至16:00,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这次的疫情不仅是国家的大考,也是青年的大考。这次考验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尊重客观规律。将人民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抗“疫”攻坚战是人民的战争,必须始终依靠人民。

  在战疫之中的当代青年也在不断地成长,中华儿女同舟共济,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典型。90后和00后在这场攻坚战中成为了骨干力量,这体现了我们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我们大学生更要以德为基,有家国情怀,要有忧患意识。正确地去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肩负起年轻人的责任,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国家会渡过难关的!通过这次讲座,我看到了白衣天使们的伟大,在我们都在家里不出门时,是他们毅然前行,冲到抗击疫情的前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患者进行救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次战疫,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有很多普通的人用他们普通的行动去诠释着自己在特殊时刻的担当,他们用岗位上的坚守,用一次次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成为疫情防控中巨大的动力,点滴之力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同上一堂战“疫”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三:

  “国难当头”,那批又宅又佛的小孩,出征的、留守的,也都在这场疫情中蜕变,至此有了责任与担当。接过老一辈的薪火,我们也能独当一面,力挽狂澜,中国是青年之中国,从五四运动、红军长征到这场战“疫”,历史的书写少不了青年着墨。

  多难兴邦,因为在灾难之间青年一夜成长,民族唇齿相依生死与共。这场与病毒的斗争,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灵魂的拷问:你是否做好了回应时代挑战,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的准备?沧海横流,方显本色。你能否在灾难面前无愧于心,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

  肯尼迪曾说过:“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感动之余,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也应为我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我觉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也应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成长;战“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

  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在他们边恐惧边勇敢的责任担当中,我们看到了战“疫”里耀眼的青春“蝶变”!年轻一代的我们,要用责任与担当书写大写的青春。

  十七年前,“非典”疫情肆虐,十七年后,新冠肺炎蔓延,当年在父辈护佑下的孩子已长大成人,他们学着父辈的样子,冲上前线,成为中国又一代最勇敢的人。被贴上“撒娇、卖萌、爱自称宝宝、任性、睡懒觉、会享受、以‘吃货’为光荣”的标签的他们,如今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一个“曾经是你,现在是我”的感人故事。

Copyright © 2003 www.we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范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6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