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大象作文 篇一:
一天,天气晴朗,朵朵白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小猫吃完早餐就去森林里散步了。
小猫走着走着,一只蝴蝶突然从它的眼前飞了过去,小猫觉得这只蝴蝶非常漂亮,于是它就跟在蝴蝶后面扑来扑去。玩得正高兴时,小猫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摔到河里去了,小猫不会游泳,拼命地挣扎着,并且大喊道:“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
这时大象伯伯正在河边洗澡,它听到小猫的呼救声以后,赶忙跑了过去,把鼻子伸了过去,说道:“快,抓住我的鼻子!”小猫赶紧抓住了大象的鼻子,大象伯伯一提,就把小猫救上了岸。小猫感激地对大象伯伯说:“太谢谢你了,大象伯伯,要不然我就没命了。”大象伯伯摇了摇头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旁边的草丛里蹿出了一只老鼠,老鼠“哧溜”一下钻到大象的鼻子里面去了,大象伯伯难受极了,怎么甩也甩不出来。
小猫赶紧抓起旁边的干辣椒碾碎,放在大象的鼻子底下,大象闻后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嘻”的一声,老鼠被喷了出来,小猫一下子上前摁住了老鼠。
从此以后,小猫和大象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三年级大象作文 篇二:
第二天,阳光明媚,狗熊兴高采烈的来到大象家,捧着他给大象裁的裤子,敲了敲门。
大象开开门,看到是狗熊,就说:“狗熊先生,您来干什么呀?”狗熊说:“我给您做的裤子做好了。”大象听了特别高兴,说:“谢谢您,您等一会儿,俺去给您拿钱,一共50元。”过了一分钟,大象拿着一张50元的钱给了狗熊。
大象送走了狗熊,抱着裤子高兴地走到了卧室,大象穿上之后,后悔极了。狗熊给大象做的裤子只能当袜子穿。大象没办法,只好用剪刀把布料剪成一块一块的,当抹布用了。
三年级大象作文 篇三:
在一个遥远大森林的东边,住着一只狂妄自大的小猪,它的名字叫“嘟嘟”,而在森林的西边,住着一头大象,名叫“壮壮”。
这天傍晚,小猪嘟嘟的肚子饿了,于是它出了家门,找食物去了。不知不觉中,它来到了西边的狼爪崖上。这时,已是 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的余晖将小猪的影子拉得又长又大,仿佛一个巨大的怪物。小猪闻到了果子的香味,便转过头来,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竟然那么大,那么强壮,于是,便十分得意。小猪嘟嘟不由喜上眉梢,快乐的大声地叫起来:“哇!我是多么高大,多么强壮,恐怕都有一亩地那么大,为什么还要怕区区一头小小的大象呢?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应该是我了!”这话被正在吃香蕉的大象壮壮听见了,它气的怒发冲冠,决定将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除掉。它快速地跑出树林,抡起粗大的象鼻,将小猪摔死了。
一贯狂妄自大的人,终将吃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三年级大象作文 篇四: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做手工,然后写一篇作文。
放学回到家后,我马上拿出《金笔思维》这本书,想找简单又容易做的手工来做。可是,我翻来翻去,都找不到合适的,生气地把书扔到书桌上,不做了!这时,窗外吹进一阵大风,把书翻到113页,我一看,这个折大象的手工步骤这么少,一定容易!“好!就是它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
我把折纸剪下来,就开始做了。前面的5个步骤都很顺利。可是,到了第6个步骤,也是最后一个步骤——折大象的鼻子。我怎么折都折不好,折长了,放不下去,折短了,又不像大象的鼻子,真烦人!这鼻子怎么这么难折,不折了!我把没完工的大象又往桌子扔去。在旁边看报纸的叔叔看见了,走过来,说:“洪海,做事情可不能半途而废啊!如果你不怕困难,继续做,叔叔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我听了叔叔的话,心想:叔叔的话好象也有些道理啊,试试看吧。于是,我又拿起折纸,认真地端赏:啊,刚才折鼻子时,怎么没发现有两条虚线呢,按照虚线折一下,不就完事了吗?我高兴地一拍脑门,马上动手做。
很快,完整的一只大象就出现在我眼前了。看着这只大象,我又转头看看叔叔,叔叔也正看着我,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冲他做了个鬼脸,开心地笑了!
三年级大象作文 篇五: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一只黄雀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漂亮的窝,生了一个蛋。
黄雀出去了,大象得知后,起了野心。他走到大树前,用身子紧紧贴住大树使劲摇晃,鸟窝掉下来,蛋也摔了个粉碎!等黄雀回来时,窝已在地上“睡”着,蛋也是,这让她大吃了一惊。黄雀伤心极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凶手!
不久后,黄雀又重新筑了一个新窝,生了一个蛋,恰好这天,她又要出去了,然而,大象又来搞破坏了!正当黄雀飞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听到“啪啪”声,知道是凶手来了,立刻调头往回飞去……
原来是大象在搞破坏呀!她一看见,就和大象吵了起来:“可恶的大象,你连续伤了我的孩子两次,你会遭到报应的!哼!”大象听了,甩甩长鼻子,道:“遭到报应?那你就来吧,哈哈!”说完,他摇着头傲慢地走了。黄雀去找来了她的朋友:蜜蜂、青蛙来帮忙,她们一起来到大象家。大象站在门口,冷笑道:“呦,是黄雀来了呀?来吧!”“让你知道我们的厉害!”蜜蜂和青蛙齐声说道。蜜蜂用刺啄大象,青蛙整天“呱呱”地叫来叫去,弄得他睡不好觉,不好休息。终于,大象忍不住了,连连饶;“我再也不干这种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