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一: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题记
大观园里斑驳的树影,寂静的幽亭犹在,却觅不到曾经的绯影衣香,一颦一语,漫天落英的飘散,诉说了谁的忧伤。花开,一个美丽的开始;盛,一个繁荣的象征;谢,一个个生命的离开;葬,一段感情的消逝,更是一个家族一个王朝的陨落。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梦里花落的多少日夜,是谁感叹又是谁无奈。花会再开亦会再败,谁也扭转不了这世间的生死轮回,我忧伤,等依安慰。依不在,谁能懂我心扉。多么美的青春,多么美的人世,却没有你的陪伴,我惶恐,我徘徊,我等待,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情丝,断,给悲伤一个完美的终结。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未被温。”桃花散去千秋梦,也换不回曾经一点情。酒不醉人人自醉,心不颤抖人自颤,潇湘馆的声声夙怨,怡红院的阵阵叹息,淹没了一个世界的温情。青灯照壁,泪眼朦胧,任雨敲打着窗,我沉沉入睡,听不见耳旁你的呼唤,你的叹息,我就这样离开,不,我没有离开,我从未离开。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泪已隔绝了我们的世界,我在这头葬花,那一边是谁的欢声笑语浸入耳边,鲜血揉满手帕,我已无力再去挣扎,花瓣翩翩飞满天,我给她自由,给她寻找幸福的权利。满头的悲愁,剪不断,理还乱。焚诗、葬花,为你而牵挂,那漫天的桃花又是怎样的孤独。花落于天思寄土,人落于情不妄人。我将离去,你挽留不了,我亦留不住脚步,就由时光带走一切,从此不见、不见……
美梦终究成为一场空,韶华落尽,黛玉离开,宝玉出家,金簪葬雪,人泪葬花,空留宝钗独守空房,昔日遗腹已长成人,今日谁与相告,一切已非旧时风景。家族堕落,更变朝代,人已逝,梦已空。“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梦里几度回红楼,诉不完离殇,剪不完忧愁,还是年少,只能懂所谓的落魄忧愁,也许只有人到中年,才会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受吧!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二: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写的。
这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封建社会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兴而衰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暴露出了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以及那不可协调的内在矛盾。
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多愁善感、心思细密的林黛玉;贤淑善良、恪守礼教、工于心计的薛宝钗;性格泼辣、见风使舵的王熙凤;极爱脂粉、平等待人的贾宝玉等。这里面,我最欣赏的是林黛玉,因为她的父母虽然先后去世了,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贾宝玉一起成为了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赐的圣上所赐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却被她残忍地拒绝了。
林黛玉的故事有:初进荣国府、夺魁菊花诗、重建桃花社、黛玉葬稿断痴情等。
看了《红楼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要做到人人平等,不需要等级阶分。因为人人都是一样的,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就要接受同样的待遇。我们要做到的是适应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适应自己。
《红楼梦》这本费尽曹雪芹二十年心血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是空前绝后的,书中的知识与哲理包罗万象,这样完美的一本书,难道不值得我们再三阅读吗?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三: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四:
书,是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书,是人类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上至高无尚的知识宝座……我喜爱读书,我愿伴着钟情的书成长。
在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红楼梦》之书。读着、读着,书中的精彩片段时而让我高兴,时而让我忧伤,时而让我愤怒,时而让我感慨万千,更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做人也如此。最让我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最终得到是凄凉的结局。《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读后会让你爱不释手。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的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小说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书中的每个人无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黛玉留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他的才华。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界的梅花一缕香”:一句”质本来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句“冷月葬花魂”;一句“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黛玉,你就如水,生命似水的蔚蓝,心志似水的灵动。正是因为你又如水的娇弱,最终还是在真爱与他人的良辰之时泪尽而逝。“木石前盟”伴着如雨般的泪水,化为永久的遗憾。
《红楼梦》真是本奇书,读完它,我得到了《红楼梦》带给我的精神上的洗礼。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一次读《红楼梦》
读《红楼梦》让我悟到了更多,宝黛的爱情悲剧始终如清澈的山泉,纯洁无暇,发自内心,两人更多的是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情投意合,两人也互相猜忌过,争吵过。但历经这些矛盾,两人最终达到了灵魂深处的信任与默契,《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这才是它的不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