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范文 篇一:
近年来,贵州省盘州市红果街道党工委坚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不断创新和深化党建工作,紧抓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建设地域优势,有力构建服务型党组织,以创造特色、活力、和谐的城市基层党组织推动街道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激发支部活力,建强战斗堡垒。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内全体党员为主体,形成“1+2+N”党建工作格局,以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设置筑牢建强城市党建战斗堡垒。一是强化职能发挥。积极利用购买服务织牢网格管理制度,实行党支部+网格+党员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远程教育、送学上门、多样化主题党日等增强党员党性,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团结向上、务实奉献的党员队伍。二是强化阵地建设。通过建规范活动室、搭网络学习的平台、建党建文化长廊等方式,规范化、丰富化、实用化党建活动阵地,两个居委会党支部均利用远程教育、党建云等平台搭建起覆盖支部党员的网络课堂,积极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发挥党建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三是强化督导提升。街道党工委建立定期督查机制,采取组织生活旁听、组织生活资料抽查、党组织党建工作定期考核等方式,按片区按支部进行分类指导和督查,通过党建评议实现奖惩等方式强化结果运用。
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紧抓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建设地域优势,着力贯彻“党建引领一切”。一是紧抓“三变”改革激活产业。推行“村社合一”模式,强化支部引领、监管和指导作用,在支部培训、公司培训中纳入大数据、电商发展等内容,全力抓好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美食特色一条街等建设,激活城市化、现代化产业带动股民受益。二是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增收。严格根据“一居一计划”重点扶持各居委会优势产业,通过发展仓储物流、盘活集体资产出租临时门面与土地等方式为居民带来就业、收益和发展机遇,到目前为止,两个居委会集体经济积累均在10万元以上,增强了发展底气。三是依托区域优势带动就业。依靠与盘州市区“零距离”优势积极向城市要就业,除设立就业创业咨询专门通道外,积极向农贸市场、辖区内煤矿企业等大型用人单位输出劳动力。积极利用远程教育,为居委会群众提供种养殖、电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打造特色亮点,提升服务功能。一是着重发挥凝聚带动作用,以组织力带动居民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推行村寨精神文明建设,各居安全通过开展“卫生户”“诚信户”“孝悌户”及“邋遢户”“失信户”“不孝户”等评选活动激活群众自治、创新社会管理、净化党风民风。二是聚焦本地特色打造亮点,围绕“亲民、为民、利民、助民、安民”这一主题,平川居委会党支部联合辖区红果线路车间党总支、桥路车间党总支及红果接触网巡检班组党支部开展地企党支部结对联建,联合开展了“心连心”入户走访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三是拓展探索新型服务模式。率先在平川居委会党支部打造“红色物业”,将党员作用发挥与物业服务管理融合起来,目前与8家企业(单位)联系确定合作,并签订了服务协议,党员志愿服务卡和“红色物业”服务卡已陆续发放在群众手中,为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和谐党群关系提供了有效载体。
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范文 篇二: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村委主任周某,在扶贫项目中‘捞油水’。”接到线索,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决定:直查直办!
仅用4天,案情便水落石出——2014年,周某申报扶贫项目时虚报面积,多得补助1.89万元;2016年8月,侵占道路建设资金3.5万元。最终,周某被开除党籍,违纪所得被追缴。
向扶贫资金“伸黑手”,严惩不贷!脱贫攻坚中“耍把戏”,绝不姑息!
近年来,广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发力、精准监督,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雷霆之势,拍“蝇”啄“虫”,用铁纪护航脱贫攻坚。
担当,压实责任——
一竿子插到底,千斤重担一起挑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至2017年底仍有246万贫困人口,20个深度贫困县。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大量扶贫资金和项目不断注入贫困村寨。如何确保宝贵的资金每一分都花在该花的地方,帮扶的政策每一项都能落地生根?
今年1月,北流市纪委监委督查组在清湾镇禾界村走访发现,有贫困户家门口没有张贴“扶贫受益明白卡”。而该工作早在20多天前就已部署。上面“九级风浪”,基层岂能“纹丝不动”?市纪委监委严查快处,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3人受到相应处分。
“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使命担当,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发力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自治区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坚定表示。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2018年,举全区之力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压茬推进,渐次深入。广西纪检监察机关在全国率先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并持续引向深入,得到中央纪委充分肯定。
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纵向三级联动,“一竿子插到底”。三级纪检监察机关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线索排查、直查直办、通报曝光等“六项制度”。
定期约谈,压实责任。对两个季度内专项治理工作出现异常的贫困县,由市纪委书记对县委书记、纪委书记面对面约谈;对三个季度内连续异常的贫困县,由自治区纪委直接约谈市纪委书记、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谈得面红心跳,真是针针见血。本以为已经很重视了,一谈,才找到了问题、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找到了方向。” 今年4月,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6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工作滞后被自治区纪委集中约谈,与会者这样感叹。
示范引领,以上率下。自治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各市工作例会,下沉基层指导督导。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蹲点脱贫攻坚重点县制度,脚沾泥土察实情、严督实导下真功。
对33个国定贫困县的专项治理,自治区纪委监委实行工作直管、保障单列、专班专抓、“直通车”制度、专项监督、提级办理、重点联系、单列考核。
压力一层层传导,责任一级级压实。机关骨干力量向基层一线走,专项治理往深里实里做。
与此同时,横向则是齐抓共管,“千斤重担一起挑”。
3月30日,自治区纪委监委召开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建立自治区本级部门联动协调机制。自治区纪委监委牵头统筹发挥监督作用,扶贫、审计、信访、发改、民政、农林水等23个职能部门横向联动发挥监管作用,形成监督监管全区“一盘棋”。
监督监管形成合力,让专项治理“瞪大了眼睛、拉长了耳朵”。今年1至6月,全区收到扶贫领域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中的违纪和腐败问题信访举报3332件,排查问题线索5571件,立案3769件。
创新,聚焦精准——
监督手段不断丰富,专项治理更加有效
一朵“云”,发现一“窝案”。
2月,合浦县廉州镇马江村村干马某等人,因私分集体资金受到严处。发现线索的,是北海市自主研发的监督执纪问责“大数据+”分析平台。
该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整合扶贫、财政、公安、民政、人社、住建、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打造集查询、预警、分析于一体的精准监督“云”,为专项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今年上半年,北海市通过这朵“云”,筛查扶贫领域疑点问题2426个,转立案105件。
与此同时,覆盖全广西的大数据监督平台已启动建设,预计年内完成。
扶贫资金点多、面广、量大,“蝇贪”手段日趋多样化、隐蔽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广西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模式、丰富手段,让专项治理更加精准、有效。
直查直办,震慑示范。
“对于重大、复杂、特殊的案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提级查处。”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雷永达介绍,对涉及贫困县四套班子成员的违纪典型问题,媒体曝光、网络曝光等影响较大的典型问题,基层纪委监委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敷衍塞责的典型问题等“直查直办”。
3月,百色市开展专项治理线索大排查,群众反映凌云县伶站瑶族乡陶化村原村支书、主任兰星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市纪委监委直查直办,查明2013年兰星荣以帮刷外墙为由向23户贫困户索要危改补助18.1万元。兰星荣望风潜逃,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追逃组。3月31日,兰星荣在广东省阳江市落网。
“这种问题,你们管得了吗?”今年春节前,武宣县桐岭镇湾龙村群众向村务监督委员会举报村干部侵占村集体经济收入。“当然管!”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初查,并向镇纪委提供线索。2月,镇纪委查处了两名村干部私自出租村集体土地和设施并私分租金问题,村民拍手称快。
作为村级事务的“高清探头”,来宾全市村务监督委员会仅今年上半年就参与监督村务718项,提供问题线索176条,已转立案14件,成为乡镇纪委的得力助手。
基层创新,亮点纷呈。
钦州市依托245个党建工作站创新设置廉洁工作站,打通农村基层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贺州市推行“片区联合执纪”新模式,破解乡镇纪委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单兵作战的问题;百色将全市12个县(市、区)划分成“中部河谷、北部山区、南部边境”三个办案协作区,统筹力量直查直办……
敢创新、善创新,专项治理更加精准、更具实效。今年上半年,广西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6937件,结案259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45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
惩防,标本兼治——
写好“后半篇文章”,下功夫“治未病”
天等县2016年度幸福里安置小区项目没有如期搬迁;去年12月,天等县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进度排名中县级倒数第一;广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7年每月建设进度情况表中,天等县虚报数据……
工作不力、搞“数字脱贫”等问题,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大打折扣。崇左市纪委立案审查,严肃追责。天等县一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县委常委、两名负直接责任的单位主要领导受到处分。
一案双查,一问三责。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多发频发、监督执纪问责不力、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去年以来,广西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1638件,党纪政务处分745人。
“不尽责,就问责。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倒逼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责任。”自治区纪委常委、自治区监委委员覃黎魁说。
广西坚持惩与治同向、同步,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没有你们的打气鼓劲,我跌这一跤就难爬起来。”6月初,钦州市钦北区扶贫办副主任黎某,紧紧地握住执纪回访教育的市纪委办案人员的手说。
2017年初,黎某因没认真把关、造成多发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受到处分。“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市纪委同志经常上门拉家常、做沟通,帮助黎某消除“心病”。黎某和同事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12个脱贫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核验。
既有铁腕执纪的“力度”,又有过而让改的“稳定”。去年以来,钦州市回访受处分人员657人次,回访率达九成。
“点名道姓曝光,动真格了!”今年以来,自治区纪委监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件711批1681起,网友纷纷点赞。
“通报曝光,用好用活反面活教材,以案明纪、以儆效尤,是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自治区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陈柳青介绍,全区正深入开展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举办一次典型案例警示展等“十个一”警示教育,助推专项治理。
通报贴出来、喇叭响起来、山歌唱起来……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群众难以看到电视报纸、接触互联网的现状,自治区纪委监委明确,典型案件以多种形式通报到乡镇和村屯一级,做到进村到屯、入脑入心。
铁纪护航脱贫路,誓让穷山换新颜。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广西减少贫困人口95万人,1056个贫困村和6个区定贫困县脱贫摘帽,在国家组织的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广西继2016年后再度被评为全国8个“综合评价好”的省份之一。
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范文 篇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之际,西宁,这颗高原上的“明珠”,也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
2016年至2017年,西宁实现了18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5.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2.1%下降到2.7%,脱贫摘帽步伐不断加快,贫困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不久前,西宁市对外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剩下的150个贫困村退出、1.45万贫困人口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样的底气何在?
“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西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志忠作答。
扛起使命担当,“尖兵”下沉一线,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站在位于西宁市西山上的标志性建筑“浦宁之珠”,沿山谷而建、呈X形的城市全景尽收眼底。苍茫的山脉,延绵到天际,成为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城市雄浑的背景。
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西宁,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地区所有特点和困难。由于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发展产业欠基础、少条件,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导致不少农民陷入贫困,难以自主打破贫困循环。
骨头再硬也要啃。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西宁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一场输不起的“政治仗”“民心仗”来抓。全市上下牢牢抓住党建带动的“牛鼻子”,凝聚脱贫攻坚的关键力量,推动“指挥员”靠前指挥,“尖兵”下沉一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西宁市坚持组织领导全覆盖,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包县督战,全市37名市级领导联点44个乡镇,市县两级169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点371个贫困村、后进村,倾听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抽硬人、硬抽人”,市县两级组织部门严把选派关口,把各个单位的精兵强将全部派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全市选派的99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干部中,45岁以下干部达到70%以上,做到了把能扶贫、会扶贫的干部选出来、顶上去。
同时,注重整合资源,集聚各方参与的合力,全市安排了110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所有“三类村”结对共建,2.5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认亲,67家企业和商会协会结对帮扶105个贫困村,构建起扶贫治理大格局。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脱贫才能更有后劲。近年来,西宁市先后调整不能胜任现职、推进工作不力、群众不满意的村党组织负责人114名,其他村“两委”成员179名,并及时在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任优秀人才充实到“两委”班子中,配强了骨干队伍。
“过去有几个人知道包勒村?现在都夸好,名气可大了!”在距离西宁市区55公里的湟中县包勒村,扶贫要素向这里集聚,昔日的贫困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党支部书记秦发旺看着不断开进村的汽车高兴地说。
包勒村地处海拔达2900米的脑山地区,耕地多为陡坡,不利于耕种,人均收入低于2800元。从2015年开始,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戴航、陈霞接续带领扶贫工作组来到这里,带领全村发展旅游,种植药材。这几年,村里办起了稻草人创意艺术节,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村民们感叹道:包勒村,从“灰姑娘”变成了“俏佳人”!
强化政治引领,引导群众把思路和眼光放到“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更高质量发展上来,提升产业扶贫质效
来到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游人如织,漫山遍野的格桑花、非洲菊争奇斗艳。“卡阳过去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直很穷。这里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落后,是省定贫困村之一。”湟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冯元智告诉记者。
2015年,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武章作为第一书记来到了卡阳村。经过调研,鲍武章提出想要建设旅游景区,村民们感觉像天方夜谭,并不买账。
经过反复讲解政策,组织党员学习,组织村民培训参观,村民由抵触变成了主动参与和配合。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建成了4A级景区。贫困户开办了农家乐,养殖户有了好销路,其他人员在景区务工,村民们走向了致富之路。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海西、海东、西宁等地考察期间,对青海工作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
落实总书记要求,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目标。“在脱贫攻坚中,西宁市始终坚持围绕这一目标,高位推进,聚焦‘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做文章。”西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积星说。
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需要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提高附加值,走好脱贫新路,对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西宁市加大在农村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力度,全市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农村企业、生产基地中设立党组织79个。采取“五星晋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排查出13个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积极整顿转化。实施“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年”活动,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整改和规范,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将扶贫脱贫任务,变为培育地方经济新增长极,还需要找到贫困村新的“效益生长点”。
着眼于增强发展能力,西宁市在精准培训上发力,举办市级培训班次,组织2500余名县(区)、乡镇(街道)党政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干部等参加培训;举办县级培训班17期,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共3300余人参加培训,实现了扶贫干部培训全覆盖,提高了干部的扶贫能力。
坚持“一户一法”“一村一策”,精准滴灌。党组织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为贫困群体的脱贫提供了组织基础。行走在西宁,大通县边麻沟花海农庄中香味扑鼻;湟源县麻尼台村的家庭宾馆一家挨着一家;湟中县田家寨镇田家寨村整合集体闲置土地,建成温室大棚、茶叶保鲜库等现代农业设施……
目前,全市组织实施了3.1万贫困人口到户产业项目,5.7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贫困群众在扶贫产业链上找到了发展定位,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推动“精神扶贫”,促进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立志长智,挑稳脱贫攻坚“千斤担”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脱贫攻坚既是摆脱物质贫困的实践过程,也是弘扬自强不息精神的实践过程,更是砥砺党员干部作风的实践过程。
着眼于提振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精气神,西宁市努力压实责任,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年终述职的必述内容,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级党组织切实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采取对驻村工作队推行“一季一考评一通报”制度,及时调换了60名、召回了8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全市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干部拧紧了螺丝。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西宁市为每个驻村工作队拨付4万元工作经费,为每名驻村干部购买3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兑现艰边工资补差和乡镇岗位补助,让驻村干部“沉下身子安下心、一心扑在扶贫上”。
现实中,少数贫困村的党员群众长期为贫困所困,形成了“一等二靠三要”“破罐子破摔”等懒汉思想,给基层扶贫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让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心热起来、身子动起来,西宁紧紧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契机,组织了贫困村党员开展“两重温一续写”“三亮三比”等活动,围绕班子运转、履职践诺、工作实绩、群众口碑等内容积极开展村干部“履职体检”,督促整改落实,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先行者和生力军。
增智长志,出路才能不愁。西宁市着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组织开展思想脱贫集中宣讲活动670场次,对7196名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大部分受训群众有了一技之长。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倡导新生活、新理念,推动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通县城关镇塔哇村党支部鼓励本村长期赴外从事收割作业的7名党员亮明身份,建立流动党小组,探索形成了收割市场信息统一收集、收割队伍统一管理的运作模式,带动和帮助43名困难群众实现增收。
湟中县鲁沙尔镇阳坡村党支部将全村划分成4个区域,安排38名“在家”党员负责区域内的日常保洁工作,每月开展评比活动,建立奖惩机制,有效改变了村庄面貌。
……
行走在秋高气爽的西宁乡村,满眼丰收的景色。以党建为引领,山野之中,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持续上演,西宁奔向“幸福之城”的梦想愈加清晰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