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蟋蟀 篇一:
童年,是美好的,像五彩的贝壳,斑斓绚丽;又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又像蔚蓝的大海一样纯真无邪。每当回想起来,都会给我带来温馨、快乐。
记得我十岁那年的夏天,我和邻居的小伙伴分组在草坪展开有趣地捉蟋蟀、斗蟋蟀比赛。比赛结果,每次都是我们大获全胜。谁知有一次,我们抓到的都是“蠢货”,全都败给了邻居小伙伴的蟋蟀。
“智多星”军军很恼火,他让我们在草坪里“大搜捕”,不是我们运气不好,还是蟋蟀有意与我们过不去,最后“大搜捕”成绩不佳。
忽然,一块大石头下传出清翠的声音:瞿瞿声,我忽忙招呼大家听声音,一定是只“大家伙”,军军一见,眉头一皱:“这么大的石头怎么搬的动呢?”
还是燕燕出了个主意:“咱们一起搬吧,”我、纲纲、军军、元元、燕燕开始对石头表示进行围攻:拖的拖,推的推,抬的抬。我们同心协力,把石头搬动了捉住了蟋蟀,大家都有松了一口气。
“蟋蟀大王”终于进了盆。我们直奔到草坪,不用说,我们的“蟋蟀大王”,旗开得胜,我们心中个个美滋滋的,因为每个人都出了力。
就这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所付出,就有所回报,如果机投取巧,始终得不到什么。
捉蟋蟀 篇二:
童年的趣事就像海边的贝壳,数也数不清,数也数不完,惟独有一颗贝壳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至今难忘。
一年夏天,我和妹妹来到姥姥家玩。中午,我们决定去附近的公园捉蟋蟀,带上一个小瓶子我们就出发了。来到公园,我们找了一块绿油油的草地作为战场。开始,我们的运气很不好,一只蟋蟀都没有捉到。正失望的时候,突然听到附近有清脆的“蛐、蛐”声,我们急忙凑过去,哗,是一个大家伙耶!我把手往它身上轻轻一扣就捉住它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又看见一只蟋蟀,这只蟋蟀似乎也发现了我们,慌慌张张地往前爬。我“命令”妹妹到前面拦截它,谁知这只蟋蟀猛地一转弯,给我和妹妹来个措手不及,气得我俩发誓要捉它回去剁了当作料。忽然蟋蟀不动了,妹妹一看是好时机,“叭”地就把它扣住了。妹妹得意地说:“敢跟我耍?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带走!”我配合妹妹的“表演”把蟋蟀扔进了瓶子里。
捉了一个上午的蟋蟀,我和妹妹累得满头大汗。再一数瓶子里的蟋蟀,哇,足足有二十来只!我们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欣慰地笑了。
捉蟋蟀 篇三:
上小学时除了捉知了,更多的是捉蟋蟀。捉蟋蟀要事先准备好竹管筒,所谓竹管筒就是:找来一根长竹子,在有节的两头都锯掉,留约七八公分左右的竹节,还要劈掉一小条竹子,留出一个小缝隙以便让蟋蟀透气。有时也用纸管筒就是用纸头卷成的类似竹管筒的东东。加上螺丝刀一起放到书包里,就出发了。
翻草垛、玉米垛、或毛豆垛是家常便饭。一翻开好多各种各样的蟋蟀油葫芦、棺材板、飞机蟋蟀雌的雄的一起跳出,此时反应一定要快,否则不用一分钟所有蟋蟀全都藏了起来一只也看不见了。运气好的话翻一个垛子,能捉到一两只蟋蟀,一只也捉不着也是常事。
不好的事是有人把农民的庄稼地給糟蹋了。没多久,农民们就组织起来,一见到捉蟋蟀的就拿着手里干活用的锄头、铁锹、钉耙大呼:“东面拦牢,西面栏牢!”谁都逃不了的,只好老老实实跟着他们走。走到村委会之类的地方便让我们交出所有的东西,没挨打就算好事。幸运的是:我只被捉到过一次,而且没被打,以后便再也不敢去捉蟋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