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成长 篇一:
生活,像一本厚厚的书,字里行间记录着喜怒哀乐,生活,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如果说生活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挫折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看着墙上那一张张浸透了汗水的奖状,欣慰自豪的微笑在我脸上荡漾开来,别人看见,或许会羡慕,或许会称赞,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张张证书都是那么来之不易,它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见证了我成长中的喜悦与挫折。
时光似一支离弦的箭,飞快地流逝着,时间亦如东流之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初一的下学期就已过去二分之一了。在半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我认为七科中最难的就是数学了。为什么呢?因为数学题目灵活,可谓是“孙悟空的脸——七十二变”。记得有一次数学单元测试,我考得糟糕透了。看着桌上那张错得惨不忍睹的试卷,我心里乱七八糟的,有些沮丧,甚至也有些气愤这是我最失败的一次。那天,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家,我到房间里放书包,突然瞥见了书桌上名人名句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顿时,我脑中蓦然闪过一个信念,对,要爬起来。我仿佛从名言中获得了巨大的能量,于是,后来,我刻苦钻研,发奋努力,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战胜自己,在以后的测验中,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受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在经历挫折的同时,我们应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总结经验,不断进取,不断奋斗,做生活的强者。
在阅读中成长 篇二:
繁花落尽,只留下子规哀啼;岁月匆匆,却留下满腹经纶。
曾几何时,总有一些莫名的问题萦绕着我那颗童稚的心。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李白的凤凰台究竟谁更富丽堂皇,谁更具有艺术之美?范仲淹的岳阳楼与杜甫的草堂,究竟谁更厚重地凝聚历史的伤感……一切的一切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是那样的新奇。
自我会认字以来,我就尝试着读一些唐诗宋词,读得多了,自己的脑海便会留下一连串的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如饥似渴地把爷爷书橱里的每一本书都啃透,累积的知识之间相互碰撞,也让我慢慢地明白:原来特别让自己苦恼的那些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自寻烦恼,它们之间何尝有什么可比性呢?()
曾百思不得其解“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鸟飞返故乡兮,胡死必首丘……”的意思,因为懵懂的我根本不能读懂动物的情感世界。渐渐地,生活和阅历的累积让我体会到了爱究竟是什么,尤其是阅读的积累功不可没。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我明白了深沉的父爱,他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去诠释,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便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曾不知……
每每在历史间徜徉的我,静下心来想一想历史,倒也别有趣味。
人生就像一列快车,往返于不同车站的站台之间,即使路线没什么变化,但我每天都在努力拼搏,因为车窗外每天的景色都是不同的。在人生的旅途上,欣赏自然,欣赏历史,欣赏文学,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成长。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我就这样在阅读与思考中慢慢长大。
在读书中成长 篇三:
走进我的房间,雪白的书架上摆着一排一排厚重的读物,俯身轻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油墨味;我的指尖轻划过光滑的书背,一本线装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论语”两个大字映入眼帘,抽出翻开一看,我立刻被里面别有韵味的文言文迷住了,我坐在沙发上,在阳光的沐浴中细细品读,遨游在书中的我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
我品味着书中的一点一滴,很晚才意犹未尽地合上书,我觉得自己从孔子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受益匪浅。
眨眼间,我开学了。面对着一个新的学期,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希望自己更上一层楼,越来越棒。妈妈也对我提出了要求:“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思考着妈妈的话,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突然《论语》中的两句话出现在脑海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呀,我突然茅塞顿开,这些不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吗?
学习一样东西,只有边学边思考,这样才会有成效。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定期温习旧的知识,而又能从其中学到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把一个东西学得透彻。
以后,我不懂就问,边学边思考并会去复习旧知识。慢慢的,我学习越来越轻松,成绩也越来越好,更上了一层楼。
这些,都是书带给我的。可真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一直都非常爱读书,我认为每一本书读起来都是一次不同的旅行。一书一世界,在这一个个别样的精彩中,我也收获着,成长着。
在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学会了她对待生命那种不放弃,微笑着面对每一天的乐观精神;在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老猫》一文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人生的真谛;在曾绍炉的《落红》中,我懂得了人在成功时的慷慨大度,不要在失败时变成悲惨不堪,也要以一种大气的英雄气概来面对的道理;在各类科普书中,我了解到了生命、大自然的奥秘……
书,伴随着我的成长。它像一盏明灯,帮我照亮前行的路。书,是我一生的挚友!